F1赛事_赛车赛事 登录|注册 + 免费发布信息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赛事

中国赛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赛车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述)

  • 发布时间:2023-04-19 06:25:01 作者:Anita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基本特征:蒙昧时代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基本特征:文明奠基,元典创制像世界其他地区独自生成的文明系统一样,此一阶段已经奠定了文化的基本构架,后来影响中国文化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基本特征:蒙昧时代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基本特征:文明奠基,元典创制

像世界其他地区独自生成的文明系统一样,此一阶段已经奠定了文化的基本构架,后来影响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达两千多奶奶许多特征在此阶段已初步显现。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宗法伦理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

基本特征: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和文化模式基本定型

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0年的这四个多世纪,是一个连续的文化过程。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汉民族在政治、军事以及所有的内外事务上都表现出强劲态势,民族的文化原创力得到辉煌的迸发,并显示出帝国文化的外拓气象。这是“古代帝国的完成期”、“古代中国文化的总归结时代”,它完成了对先秦多元文化的一统整合。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基本特征:胡汉文化、中印文化大融合

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基本特征:近古文化定型

公元9世纪的中国,继春秋战国之际和汉魏之际以后,发生了又一次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它同时还引起东亚文化圈内朝鲜、日本等地文化也相继发生变革。有不少日本学者和欧美学者,将此次转折看作是中世纪(或称“中世”)向“近世”的转型。中国学者陈演恪则认为:“唐代之史可分作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基本特征:中西文化交汇,中国文化走向近现代化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但这一过程也赋予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际遇,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为历代儒客尊崇;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二、中国饮食服饰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衣食的进化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从礼记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衣食的大致演变。古人很难得到正确的历史记载,不过他们的记忆中,大致有衣食进化的轮廓。古人讲礼,喜欢保留旧物,以作纪念。比如,有酒之后,还要保留未有酒时的明水。古人只有两种衣料,即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不过还忽略了重要的一种食物,即鱼。古人喜欢吃鱼,在众多典籍中都可以看出,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说:“数罟不人罟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诗经·无羊篇》也说:“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郑《笺》则说:“鱼者,庶人之所以养也。今人众相与捕鱼,则是岁熟相供养之祥。”由此可见,鱼是普通人经常吃的。

古人在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要从事打猎,食鸟兽之肉;在炎热、植物茂盛的地方,则食草木之实;在距湖泊较近的地方,则食鱼肉。不过古人最主要的食物,还是草木之实。原因很简单,植物最多,生长也比较快。《墨子·辞过篇》说:“古之民,素食而分处。”孙诒让《闲话》则说:“素食,谓食草木。素,疏之假字。疏,俗作蔬。”由此可见,素食是古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数量相对于植物来说,还是相当少的。可以想象,古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与此同四,却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财富。由于他们吃的植物多,慢慢地就了解了各种植物的性质。《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最古老的药书,名为《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为三卷,载药365种,文字简练古朴,不仅是中药理论的精髓,还是中国几千年来药物学的根本。农业的发明和进步,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人的营养和健康。《墨子·辞过篇》说:“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吕氏春秋·审时篇》说:“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卫变强。”

牛、羊、鸡、马、犬,是古人最常圈养的动物,也就是所谓“六畜”。其中,圈养狗和猪的人,相差无几。《管子·山权数》说:“若岁凶,水,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大概在古人,男子常蓄养狗,女子则常蓄养猪。 《礼记·昏义》说:“舅姑人室,妇以特豚馈。”

到了后来, 由于火了发明,火烹调技术快速发展。《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在此期间,人们为了防止食物煮熟后会被烧焦,于是发明了陶器。这样一来,食物煮熟后,可以加水降温,调味料也可以加进去。慢慢地,食物也就变得美味可口了。饮食的奢侈,也就滋生了。《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古者燔委食稗,而熚豚以相飨。其后乡人伙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昏相召,则豆羹白饭, 綦脍熟肉。”

三、唐山文化的发展历程?

唐山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据考古证实,在远古时代,唐山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0年,孟家泉人的发现,至今有约17000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自50年代起,唐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多处,今唐山市内的大城山,迁西的西寨村、迁安的安新庄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它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期当时在这里已经开始。

90年代后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唐山人在这块土地上早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四、上党文化的发展历程?

上党,是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包括清代山西省下辖的辽州、沁州二州与潞安府、泽州府两府。也即今天的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设中国为36郡,置上党郡,治所位于今天的长子县。初期包括沁河以东山西东南部大部分地区。

五、乡村文化发展历程?

:近百年来,乡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始终作为我国文化变革中的一条主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从百年历史中探索和寻求一些答案。 一、20世纪初的乡村文化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我国属于封建小农经济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拓展到乡村文化领域,则是由宗族文化、士绅阶层、私塾学校等构成的乡村文化体系。

在20世纪初我国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乡村文化呈现了一定的变化。

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的大环境下,乡村社会教育改革却由于资金的匮乏、师资的稀缺、政府的忽视以及农民经济拮据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艰难的发展态势。

在这一时期,传统乡村士绅的特权受到了制约。

六、青藤文化发展历程?

北京青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内容出品、内容营销、内容电商为一体的综合性传媒公司。公司长期深耕于母婴、二次元等垂直领域,打造了明白学堂、Dr.G科学育儿、熊叔厨房、凹凸君说等多个知名网络原创IP,覆盖各类垂直人群超过1000万。公司已于2016年正式挂牌新三板,并在日本设有分公司,开展IP引入及跨境电商业务。

七、夏朝文化发展历程?

关于夏朝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子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夏朝文化的发展,直接为商、周两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古朝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尧舜时期,就有关于羡和、钱仲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历法的专职人员,天文学和历法早就很发达.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辰不案于房”的记载①,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态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这次日食,现存《尚书》把它系在仲康时期的《胤征》篇中,近朝学者有的推算在公元前二一六五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一九四八年,相差颇远,但都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又《竹书纪年》谓夏策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如果这一记事可信的话,那末至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初,我国就有了流星雨的记录.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朝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于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饺普遍.夏朝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夏数得天”《左传》,是说夏朝的历数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所以孔子主张吁亏夏之时”《论语》.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是由野蛮高级阶段过渡到文明时朝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仰韶文化到大汉口文化,原始文字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巳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正如郭袜若同志所说:“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朝,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从殷墟时朝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朝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

八、古代文化发展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宗法伦理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

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九、中国古代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文化之根在乡村,回顾和珍视中国乡村文化,是我们回归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百年乡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乡村文化是在人、社会、自然的长期互动中衍生而出的,在政府、传统与农民等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乡村文化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走向。

乡村文化与现代化紧密联系,但是,不能因为城市化与现代化而消灭农村实行彻底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重构乡村文化主体。 近百年来,乡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始终作为我国文化变革中的一条主线。

十、英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英国(United Kingdom)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除本土外,还拥有14个海外领地。英国陆地面积有24万平方公里,和我国广西省面积差不多,人口有6600万人。

英国在清代被称为英圭黎、英机黎、英咭利、英吉利、英伦三岛等,清朝官方称其为英吉利。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统一英格兰地区算起,有近1200年的历史。

威塞克斯王朝与英格兰的统一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凯尔特人各部落纷纷移居不列颠岛,与先到此地的伊比利亚人混合,形成最早的不列颠人。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征服了不列颠岛,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随后,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修建一条长118公里的“哈德良长城”,用来防御苏格兰土著的侵扰。

公元4世纪,匈奴、日耳曼人等蛮族部落入侵罗马帝国,罗马帝国逐渐失去了对边远省份的控制。5世纪中叶,日耳曼部落的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渡海入侵不列颠岛,不列颠人遭到屠杀或沦为奴隶。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威塞克斯、麦西亚、肯特等7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从8世纪末起,以丹麦人为主体的北欧海盗长期蹂躏英格兰地区。在反抗北欧海盗入侵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各王国逐渐结成了联盟,强盛的威塞克斯于829年统一六国,开创了威塞克斯王朝。威塞克斯王朝第6任国王阿尔弗雷德率领士兵多次击退丹麦的入侵,收复了被丹麦占领的地区,实现了英格兰地区的统一。

诺曼、金雀花王朝与英法百年战争

11世纪初,丹麦卷土重来,击败了威塞克斯王朝军队,占领英格兰地区。不久,丹麦帝国瓦解,丹麦军队退出英格兰地区,流亡在外的威塞克斯王朝继承人忏悔者爱德华回国即位。爱德华死后无嗣,其妻弟哈罗德夺位。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入侵英格兰,驱逐哈罗德后,即位英格兰国王,开创了英国的诺曼王朝时代。

在诺曼王朝统治初期,遭到英格兰人的激烈反抗。诺曼王朝第3位国王亨利一世继位后,同威塞克斯王室后裔联姻,诺曼王朝得到英格兰人的认可。他随后率领军队进攻欧洲大陆的诺曼底公国,诺曼底承认其权威,他成了英格兰和诺曼底公国的统治者。

1154年,亨利一世的外孙亨利·金雀花登上英格兰王位,被称为亨利二世,开创了金雀花王朝。他继承了英格兰和诺曼底的领地,在他的统治下,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关系很融洽。

英国通过不断联姻,在欧洲大陆拥有两块领地,这引起法国的不爽。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去世后,没有直系继承人,英国爱德华三世根据母亲的血统,要求继承法国王位。1337年,他宣布自己为法兰西国王,不承认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法国随即宣布英国在欧洲的领地归法国所有,英法百年战争爆发。战争前期,英国获胜,迫使法国承认其欧洲领地。1428年5月,英军包围了法国南方重镇奥尔良,法国女英雄贞德领兵英勇抵抗。贞德的爱国精神激发了法国人的抗英热情,英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最终在1453年结束战争,英国除了加来港外,丧失了欧洲大陆的全部领地。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不久,英国内部便展开激烈的王位争夺战。1455年,亨利六世免除摄政王理查的职位,理查拥兵自重,内战由此开始。由于兰开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红玫瑰,约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因此称之为“玫瑰战争”。1461年,兰开斯特阵营失败,爱德华四世登上王位,约克王朝建立。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其子爱德华五世继位,爱德华四世之弟理查摄政。不久,理查废除爱德华五世,自己即位,自封理查三世。此举又引起内部争斗,亨利·都铎渔翁得利。

都铎、斯图亚特王朝与联合王国的建立

1485年,亨利·都铎趁金雀花王朝内乱之际,联合金雀花王朝内部支持力量及法国军事力量,打败了理查三世的军队。亨利·都铎登上英格兰王位,被称为亨利七世,建立起都铎王朝。

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一世继位后,便开始攻打威尔士,1285年,威尔士臣服。1536~1542年通过一系列合并法案,威尔士与英格兰正式组成一个国家。

英格兰一直对苏格兰垂涎三尺,自亨利二世以来,英格兰一直声称对苏格兰拥有宗主权,但苏格兰并不买账。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苏格兰与法国结成联盟,爱德华一世以此为借口,进军苏格兰,苏格兰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英军。1314年,苏格兰击败英格兰军队,随后与英格兰签署《北安普敦条约》,英国承认苏格兰的独立地位。1603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生前指定苏格兰国王为其继承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登上英格兰王位,英格兰称他为詹姆斯一世,他的身份促成了两个王国逐步联合。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签约,组建大不列颠王国。

英格兰对爱尔兰也垂涎已久,公元12世纪后半叶,英格兰便开始侵入爱尔兰。英格兰通过扶植爱尔兰的落魄王子,在爱尔兰岛展开圈地。1534年,英格兰趁爱尔兰内乱之际,出兵占领爱尔兰。1541年,爱尔兰议会正式宣布英王亨利八世为爱尔兰国王。1801年,英国取消爱尔兰议会,正式把爱尔兰划入英国版图,英国更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借着工业革命的成功,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一直奉行对外殖民扩张,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早期主要依靠政府授权的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掠夺,东印度公司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壮大的。1600年,英国组建东印度公司,并在同年获得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状。1612年,该公司击败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获得了印度的贸易特权。该公司生产的鸦片大量流入清朝,使得清朝的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衰弱,给清政府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英国消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奠定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开始动用军队对殖民地展开疯狂掠夺。18世纪起,英国开始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移民并占领这些地区。拿破仑战败后,英国又抢占了法国的许多海外殖民地,如锡兰、特立尼达、马耳他等地。在东亚地区,英国占领了印度、缅甸、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在非洲地区,抢占了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地。

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帝国主义基本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1914年,英国占有3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的137倍,号称“日不落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各殖民地纷纷独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英国。

12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 资讯
  • 报告

Copyright © 2021 F1赛事 F1赛事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52
友情提示: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