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事_赛车赛事 登录|注册 + 免费发布信息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F1社区

达喀尔拉力赛开场曲(达喀尔拉力赛集锦)

  • 发布时间:2022-10-09 03:40:05 作者:Anita

1.达喀尔拉力赛集锦分组不一样,价格也会差很远。别以为摩托车是最便宜的,摩托车在国外本身就不比汽车便宜,还要改路书机,减震,包围,油箱等等。以ktm450为例子,原车就60万左右,回来稍微改一下也要10来万。这样就需要70多万了。以前的新闻,周勇在长城车队时候,赛车是在法国改装的,光改装费就300多万。基本除了车壳子形状,没有什么还能是原厂设计了...

1.达喀尔拉力赛集锦

分组不一样,价格也会差很远。

别以为摩托车是最便宜的,摩托车在国外本身就不比汽车便宜,还要改路书机,减震,包围,油箱等等。以ktm450为例子,原车就60万左右,回来稍微改一下也要10来万。这样就需要70多万了。

以前的新闻,周勇在长城车队时候,赛车是在法国改装的,光改装费就300多万。基本除了车壳子形状,没有什么还能是原厂设计了。

现在说的那个中国能合法上牌子的拉力赛车美国Local Motors生产的Rally Fighter,中文名叫拉力战神,2015年在国内上市,也要168万元。这个回来还要改拉力表,防爆油箱,减震等等一堆东西、没有200万也是搞不定的。

卡车组别那就更不说了,没有1000万搞不定的。

现在参加达喀尔,不考虑名次,只追求完赛的话,最便宜的估计就是国产摩托,期待鑫源什么的,能出一台稳定一点的,400到450cc的车。然后基本改装下来最少也得10来万吧。这个应该算最便宜的。

utv我记得当时赛车小镇还是酷玩天下那个参赛的老总。车辆算是比较便宜的了,连车带改装也花了60多万。

2.2018达喀尔拉力赛

20218达喀尔拉力赛央视体育频道可以看回放。

3.达喀尔拉力赛精彩视频

     达喀尔全新赛事规则:

     摩托车组:全程用450cc

     摩托车组限制最大排量为450cc,允许有3个引擎。所有参赛者都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摩托车,从2012年达喀尔拉力赛开始,所有参赛的车手必须驾驶450cc的摩托车。

     汽车组:柴油和汽油车之间更好的平衡

     2010年,A.S.O.决定在增加汽油发动机的空气摄入孔直径至34毫米。目标非常明确:更好地平衡目前使用的全地形汽油与柴油发动机动力。对于2011年的达喀尔拉力赛,所有来自职业或业余车队的车手都将遵守这项规定。

     此外,使用汽油发动机的车队将被允许为赛车搭载6速变速箱,相对而言,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队仍然只能使用5速变速箱。

4.达喀尔拉力赛精彩集锦

汽车组 摩托车组 卡车组 1979 奈弗(雅马哈) 1980 科特林斯基-莱弗曼(大众) 奈弗(雅马哈) 艾德奎特-尤科里夫-科乌拉(索纳科) 1981 麦特格-格鲁(雷吉-罗孚) 奥瑞尔(宝马) 维利特-加布里埃尔-沃勒劳(艾姆/艾克麦) 1982 麦瑞欧-麦瑞欧(雷诺) 奈弗(本田) 格劳内-德・苏利文-麦弗利奥(梅赛德斯) 1983 伊克斯-布拉塞尔(梅赛德斯) 奥瑞尔(宝马) 格劳内-德・苏利文-麦弗利奥(梅赛德斯) 1984 麦特格-勒蒙尼(保时捷) 雷伊尔(宝马) 拉雷奥-杜斯(梅赛德斯) 1985 扎尼罗利-达・西尔瓦(三菱) 雷伊尔(宝马) 卡佩托-卡佩托(梅赛德斯) 1986 麦特格-勒蒙尼(保时捷) 奈弗(本田) 维斯马拉-米奈利(梅赛德斯) 1987 瓦塔内恩-吉劳克斯(标致) 奈弗(本田) 德・鲁伊-古森-维恩(达夫) 1988 坎库内恩-皮罗内恩(标致) 奥利沃利(本田) 勒普雷斯-斯塔切拉-英格穆克(塔特拉) 1989 瓦塔内恩-伯格鲁德(标致) 拉雷(本田) 1990 瓦塔内恩-伯格鲁德(标致) 奥利沃利(卡吉瓦) 维拉-德尔弗诺-维纳特(普利尼) 1991 瓦塔内恩-伯格鲁德(雪铁龙)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豪塞特-德・塞利乌-伯塔罗(普利尼) 1992 奥利尔-蒙奈特(三菱)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普利尼-阿尔拜罗-维纳特(普利尼) 1993 塞比-塞利伊斯(三菱)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普利尼-阿尔拜罗-维纳特(普利尼) 1994 拉提格-佩林(雪铁龙) 奥利沃利(卡吉瓦) 勒普雷斯-斯塔切拉-卡利那(塔特拉) 1995 拉提格-佩林(雪铁龙)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勒普雷斯-斯塔切拉-卡利那(塔特拉) 1996 拉提格-佩林(雪铁龙) 奥利沃利(雅马哈) 莫斯科维斯基-科兹米内(卡马兹) 1997 筱冢健次郎-蒙格尼(三菱)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瑞弗-戴恩霍夫(新诺) 1998 芬特纳-皮卡德(三菱) 彼德汉塞尔(雅马哈) 罗普雷斯-斯塔切拉-塞麦克(塔特拉) 1999 舒莱瑟-蒙奈特(舒莱瑟) 辛科特(宝马) 罗普雷斯-斯塔切拉-塞麦克(塔特拉) 2000 舒莱瑟-蒙奈特(舒莱瑟) 辛科特(宝马) 查古恩-亚波科夫-萨维斯蒂安(卡马兹) 2001 克雷舒米特/舒尔兹(三菱) 米奥尼(KTM) 罗普雷斯-卡利纳(塔特拉) 2002 增冈浩-麦恩(三菱) 米奥尼(KTM) 查古恩-马迪夫-萨维斯蒂安(卡马兹) 2003 增冈浩-舒尔兹(三菱) 辛科特(KTM) 查古恩-亚波科夫-萨维斯蒂安(卡马兹) 2004 彼德汉塞尔(三菱) 罗马(KTM) 查古恩-亚波科夫-萨维斯蒂安(卡马兹) 2005 彼德汉塞尔(三菱) 德斯普莱斯 卡比罗夫 2006 阿尔冯德(三菱) 科马(KTM) 2007 彼得汉塞尔 (三菱) 德普雷 (KTM)2008 赛事取消2009 德维利斯 (大众) 罗德里格斯 KTM 2010 塞恩斯 (大众) 德普雷 (KTM)2011 阿提亚 (大众) 科马(KTM)

5.达喀尔拉力赛比赛时间

达喀尔拉力赛摩托车是从1978年开始举办的。

1978年12月26号,这场比赛就开始它的第一届征途,比赛从巴黎出发,途径法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塞内加尔6个国家,历程10000多公里,共有182名参赛者驾驶摩托车,越野车和卡车参加比赛。

大家向着终点达喀尔的玫瑰湖进发,1979年1月14日正赛结束。

6.达喀尔拉力赛全程

2021达喀尔拉力赛在沙特西部城市吉达落下帷幕,法国人史蒂芬·彼得汉塞尔赢得总冠军。这也是这位55岁的车手在达喀尔拉力赛历史上获得的第14座冠军奖杯,其中汽车组冠军八次,摩托组冠军六次,位列历史首位。

卡塔尔车手纳赛尔·阿提亚获得亚军,卫冕冠军西班牙车手卡洛斯·塞恩斯位居第三。

7.达喀尔拉力赛比赛视频

1979年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途经10个国家,最后迂回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行程13000Km,历时近20天。

法国车手泽利·萨宾自1979年开创了巴黎-达喀尔拉力赛,随后几乎每年都吸引全世界最勇敢的赛车手前来挑战。除了2008年因战争被迫取消外,达喀尔已经成功举办40届。

8.达喀尔拉力赛集锦1988

F1五十六年冠军榜

1950 朱塞佩•法利纳/阿尔法-罗密欧 158

1950年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在英国银石赛道拉开了帷幕。在F1元年,意大利人朱塞佩•法利纳成为第一个F1世界冠军。他驾驶的是350马力的阿尔法-罗密欧158赛车。范吉奥是他的主要竞争对手。

1951 胡安•曼努尔•范吉奥/阿尔法-罗密欧 159

阿根廷人胡安•曼努尔•范吉奥驾驶阿尔法•罗密欧159赛车,战胜队友、53岁高龄的卢吉•法基奥里,以及驾驶法拉利375的阿尔贝托•阿斯卡里和弗洛依兰•冈萨雷斯,获得1951年世界冠军。

1952 阿尔贝托•阿斯卡里/法拉利 500

1952赛季阿尔贝托•阿斯卡里绝对优势夺得世界冠军。总共八站比赛中,除了美国站是被纳入F1积分体系的印第安纳波利斯500大赛外,阿斯卡里获得了六站的胜利,还有一站被队友塔鲁菲获得。

1953 阿尔贝托•阿斯卡里/法拉利 500

1953赛季基本被法拉利500所垄断。阿尔贝托•阿斯卡里战胜队友朱塞佩•法利那和迈克•霍索恩,及驾驶玛莎拉蒂A6GCM赛车的胡安•曼努尔•范吉奥。他在九站比赛中获得了五站的胜利。

1954 胡安•曼努尔•范吉奥/玛莎拉蒂 250F/梅赛德斯-奔驰 W196

在沉寂了两个赛季之后,范吉奥在1954赛季中期突然从玛莎拉蒂来到了奔驰车队,在总共九个分站中,他驾驶玛莎拉蒂250F赢得了两个分站冠军,而驾驶奔驰W196“银箭”则赢得了四个分站。

1955 胡安•曼努尔•范吉奥/梅赛德斯-奔驰 W196

范吉奥驾驶W196再次获得冠军。这一年是赛车界的一场恶梦,阿斯卡里在试车中不幸丧生,而后7月11日奔驰车手莱芙赫在勒芒大赛中冲出赛道导致81人死亡的惨剧,奔驰宣布从汽车运动中退出。

1956 胡安•曼努尔•范吉奥/兰西亚 D50

奔驰退出赛场后,范吉奥又回到了意大利车队。1954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兰西亚D50终于在1956年发挥了它的威力。这款赛车装备了275马力法拉利V8发动机,这又是一台范吉奥的冠军座驾。

1957 胡安•曼努尔•范吉奥/玛莎拉蒂250F

48岁的范吉奥驾驶290马力直6引擎的玛莎拉蒂250F,在八站比赛中获得了四站的胜利,这是他的第五个世界冠军,也是他为第四支车队拿到的世界冠军。这位伟大的车手在1958年正式告别赛场。

1958 迈克•霍索恩/法拉利 迪诺246

迈克•霍索恩驾驶法拉利D246获得了世界冠军,他战胜了万沃车队的斯特林•莫斯,尽管对手在11站比赛中有4次冠军,而自己只赢得了法国站一站的。这是前置引擎赛车的最后一次世界冠军。

1959 杰克•布拉汉姆/库伯T51

杰克•布拉汉姆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库伯-克莱迈克斯T51标志着F1后置引擎时代的到来。查尔斯•库伯和约翰•库伯父子对于赛车的创见不亚于科林•查普曼。2.5L4引擎可输出230马力。

1960 杰克•布拉汉姆/库伯 T53

杰克•布拉汉姆驾驶装备克莱迈克斯引擎的库伯T53型赛车获得了十站比赛中的五连胜,成功卫冕车手世界冠军。队友布鲁斯•麦克拉伦也以亚军完成整个赛季。T53同样是2.5升直列四缸引擎。

1961 菲尔•希尔/法拉利 156

菲尔•希尔驾驶180马力1.5升V6发动机的法拉利156,战胜了莲花车队的斯特林•莫斯和队友沃尔夫冈•

冯•特里普斯获得冠军。后者在意大利站比赛中事故丧生,并同时造成13名观众死亡。

1962 格拉汉姆•希尔/BRM P57

格拉汉姆•希尔驾驶BRM

P57为车队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他在九站比赛中获得了四站的胜利。他的主要对手吉米•克拉克获得了三站胜利的胜利。P57赛车装备1.5升188马力的V8发动机。

1963 吉米•克拉克/莲花 25型

科林•查普曼设计的承载式车身的莲花25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吉米•克拉克驾驶这款富有传奇色彩的赛车获得了七个分站的冠军,并为他本人和查普曼的莲花车队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1964 约翰•瑟蒂斯/法拉利 158

驾驶法拉利158的约翰•瑟蒂斯在最后一站墨西哥大奖赛才战胜了莲花的格拉汉姆•希尔和吉米•克拉克,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一级方程式和摩托大奖赛双料世界冠军。

1965 吉米•克拉克/莲花 33型

吉米•克拉克驾驶装备克莱迈克斯引擎的莲花33在总共十站比赛中获得了六站的胜利,并获得年度总冠军。分别获得两站和一站比赛冠军的格拉汉姆•希尔和杰基•斯图沃特获得亚军和季军。

1966 杰克•布拉汉姆/布拉汉姆 BT19

杰克•布拉汉姆驾驶自己名字命名的布拉汉姆BT19在九站比赛中获得了四站的冠军,战胜了约翰•瑟蒂斯等车手获得第三个世界冠军头衔。该款赛车装备澳大利亚雷普克的310马力3.0升V8引擎。

1967 丹尼•胡尔默/布拉汉姆 BT20/BT24

布拉汉姆车队的两个品牌发动机、多种型号赛车同时出现在这个赛季中。新西兰车手丹尼•胡尔默驾驶BT20和BT24战胜了领队杰克•布拉汉姆获得了个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1968 格拉汉姆•希尔/莲花 49型

福特-考斯沃斯引擎辉煌的开端,格拉汉姆•希尔驾驶装备该品牌410马力V8引擎的莲花49型获得了个人第二次世军冠军。这一年4月7日吉米•克拉克在霍根海姆赛道试车时撞在树上不幸身亡。

1969 杰基•斯图沃特/马特拉 MS80

马特拉唯一一次世界冠军由杰基•斯图沃特获得,他驾驶MS80战胜了布拉汉姆车队的杰基•伊克斯,后者未能成为F1世界冠军,日后却成为了勒芒和巴黎-达喀尔两种不同风格赛事中的风云人物。

1970 乔肯•林德/莲花 72型

F1历史上唯一需要追授的世界冠军头衔。它的主人奥地利车手乔肯•林德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排位赛中因事故身亡,事故原因是赛车刹车故障。他在生前所积累的积分足以使他成为当年冠军。

1971 杰基•斯图沃特/泰利尔 001

杰基•斯图沃特为泰利尔车队赢得了首个世界冠军。因为马特拉不再提供赛车底盘,曾是马特拉车队老板的肯•泰利尔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车队。他们原计划开发V12,但最终还是选择了V8。

1972 艾默生•菲迪帕尔迪/莲花 72型

巴西车手艾默生•菲迪帕尔迪成为了当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F1世界冠军,他驾驶装备考斯沃斯引擎的莲花72型获得世界冠军时,年龄只有25岁零9个月,这个纪录直到2005年才被阿隆索打破。

1973 杰基•斯图沃特/泰利尔 006

斯图沃特的大奖赛参赛次数停在了99上,最后一站美国站排位赛中,队友塞维尔撞车身亡,泰利尔车队立即退出了比赛。斯图沃特也从此告别车手生涯。不过他的冠军头衔在德国站就已拿到。

1974 艾默生•菲迪帕尔迪/迈凯轮 M23

465马力的M23让迈凯轮车队建队十年来的首个世界冠军头衔。艾默生•菲迪帕尔迪获得了四个分站的冠军,战胜了劳达、彼得森、斯科特、鲁特曼等多位著名车手,拿下了他的第二个世界冠军。

1975 尼基•劳达/法拉利 312T

装备水平对置12缸引擎的法拉利412T战胜都使用考斯沃斯V8的所有对手,低重心是它的致胜之道。尼基•劳达在14个分站中获得了5个分站的冠军,并在积分榜上领先于志在卫冕的菲迪帕尔迪。

1976 詹姆斯•亨特/迈凯轮 M23D

詹姆斯•亨特驾驶考斯沃斯DFV

V8引擎的M23D为迈凯轮赢得了第二次冠军。他在全部16站比赛中获得了六站的胜利,并拿到了8次杆位。这一年尼基•劳达在纽布格林的起火事故中被严重烧伤。

1977 尼基•劳达/法拉利 312T2

烈火中永生的劳达能再度夺冠是无数个奇迹结合的产物,他能在那场事故中生存下来是一个奇迹、能够很快康复是一个奇迹、能够回到赛道重新比赛又是一个奇迹,而能够夺冠更是一个奇迹了。

1978 马里奥•安德雷蒂/莲花 79型

马里奥•安德雷蒂的夺冠,再一次证明科林•查普曼是多么地充满创造力。所谓的地面效应让所有人为之瞠目结舌。遗憾的是地面效应很快就不被规则所允许,莲花车队此后也再难有作为了。

1979 约迪•斯科特/法拉利 312T4

南非籍车手约迪•斯科特驾驶着525马力水平对置12缸引擎的法拉利312

T4,战胜了包括队友吉列斯•维纶纽夫在内的所有对手获得世界冠军,此后,法拉利车队只能耐心地等待舒马赫的出现了。

1980 阿兰•琼斯/威廉姆斯 FW07B

1980赛季的主要竞争在威廉姆斯和布拉汉姆之间展开,他们都使用考斯沃斯引擎。澳大利亚车手阿兰•琼斯与尼尔森•皮盖特的对决互有胜负,当然阿诺克斯、贾布里和鲁特曼等人也不可小视。

1981 尼尔森•皮盖特/布拉汉姆 BT49C

尼尔森•皮盖特驾驶装备考斯沃斯DFV3.0升V8引擎的布拉汉姆BT49C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伊莫拉和霍根海姆三条赛道夺冠,并在拉斯维加斯的决战中获得了足以令他获取总冠军的第五位置。

1982 科克•罗斯博格/威廉姆斯 FW08

这个赛季考斯沃斯引擎最后的疯狂。罗斯博格驾驶威廉姆斯FW08赢得了唯一一个世界冠军,事实上他在整个赛季中只拿到了一个分站的冠军而已。这一赛季吉列斯•维纶纽夫、帕累蒂事故遇难。

1983 尼尔森•皮盖特/布拉汉姆 BT52

尼尔森•皮盖特驾驶装备宝马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布拉汉姆BT52赢得了个人第二个世界冠军,这也是布拉汉姆车队最后一个世界冠军。他与阿兰•普罗斯特的较量持续到了最后一站南非站。

1984 尼基•劳达/迈凯轮 MP4-2

1984赛季是迈凯轮旋风的开端。尼基•劳达加盟这支车队后拿到了个人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尽管普罗斯特的获胜场次为七次,多于劳达的五次,但劳达最终的积分还是比队友普罗斯特高了半分。

1985 阿兰•普罗斯特/迈凯轮 MP4-2B

1985年阿兰•普罗斯特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他驾驶迈凯轮MP4-2B获得了五个分站的冠军。队友劳达、法拉利的阿尔布雷托、威廉姆斯的罗斯博格及莲花的赛纳也有不俗的表现。

1986 阿兰•普罗斯特/迈凯轮 MP4-2C

最后一站阿德莱德,阿兰•普罗斯特夺冠,尼尔森•皮盖特是唯一没有被套圈的车手。他们持续了整个赛季的争夺就此结束,普罗斯特卫冕世界冠军成功。这也是保时捷引擎最后一次世界冠军。

1987 尼尔森•皮盖特/威廉姆斯 FW11B

迈凯轮车队打盹的一个赛季。尼尔森•皮盖特驾驶着搭载高达1300马力本田1.5升V6涡轮增压引擎的威廉姆斯FW11B赢得了他的第三个世界冠军。迈凯轮在赛季后期决定1988赛季使用本田引擎。

1988 埃尔顿•赛纳/迈凯轮 MP4-4

1988赛季是涡轮增压赛车的最后一个赛季,除了意大利站的冠军由法拉利车队的博格获得外,其余15站冠军均被迈凯轮车队夺得,其中赛纳8次,普罗斯特7次,赛纳获得了他的首个世界冠军。

1989 阿兰•普罗斯特/迈凯轮 MP4-5

使用本田3.5升自然吸气V10引擎的迈凯轮赛车势头不减,赛季主要竞争还是在赛纳和普罗斯特两位队友之间展开。在最后一站日本站中,普罗斯特与赛纳的赛车碰撞,前者因此确保了积分领先。

1990 埃尔顿•赛纳/迈凯轮 MP4-5B

赛纳与普罗斯特的较量,因为后者投奔法拉利而进入白热化。赛纳获得6个分站的冠军,而对手普罗斯特也获得了5站。他们之间较量又是以倒数第二站的撞车而告终,这次获得最后胜利的是赛纳。

1991 埃尔顿•赛纳/迈凯轮 MP4-6

埃尔顿•赛纳的第三个世界冠军。他驾驶本田V12引擎的MP4-6在16个分站中获得了7站的冠军。迈凯轮车队八年的辉煌战绩在本赛季结束后告一段落,期间他们分别夺得七次年度车队和车手冠军。

1992 尼格尔•曼塞尔/威廉姆斯 FW14

尼格尔•曼塞尔在整个1992赛季16场比赛中获得了9场比赛的胜利,其中开赛后的前五站他连续获得了冠军。这是曼塞尔唯一的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因为赛季结束后他就转向美国的卡特系列赛。

1993 阿兰•普罗斯特/威廉姆斯 FW15(B)

已经38岁的阿兰•普罗斯特在他退役前最后的一个F1赛季中,驾驶威廉姆斯FW15B获得了他的第四个世界冠军头衔。这位车手在他参加的整200场大奖赛中获得了51次分站冠军和33次杆位。

1994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B194

1994年对F1来说是黑暗的一年,伟大的车手赛纳在伊莫拉赛道不幸去世。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在那场比赛中,迈克尔•舒马赫获得了他的第一个分站冠军,又一位伟大的车手开始成长起来。

1995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B195

1995赛季迈克尔•舒马赫蝉联了世界冠军,他领先主要对手达蒙•希尔多达33分。这一年贝纳通车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颠峰,他们获得了车手和车队双料冠军。B195这款赛车使用雷诺V10引擎。

1996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FW18

唯一与达蒙•希尔形成竞争的只有新队友雅克•维纶纽夫。他的夺冠使格拉汉姆•希尔与达蒙•希尔成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对F1世界冠军父子。达蒙•希尔在赛季结束后就离开了威廉姆斯车队。

1997 雅克•维纶纽夫/威廉姆斯 FW19

曾在伊莫拉亲眼目睹父亲致命事故的雅克•维纶纽夫终于实现了父亲未能实现的愿望——获得F1世界冠军。随着希尔离开威廉姆斯,这位第二年参赛的天才车手充分表现了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

1998 米卡•哈基宁/迈凯轮 MP4-13

法拉利和迈凯轮的争夺沉寂几年后再次升级。在经典的比利时站中,领先的舒马赫与被套圈的库塔相撞退出比赛。在铃鹿的决战中,舒马赫赛车起跑时就出故障,哈基宁获得了首个世界冠军。

1999 米卡•哈基宁/迈凯轮 MP4-14

舒马赫在银石赛道的那场事故让他整整休息了七场比赛,哈基宁算是比较顺利地蝉联了世界冠军,毕竟埃迪•埃尔文对他的威胁是有限的。这一赛季法拉利总算拿到了阔别16年的车队年度冠军。

2000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F2000

2000赛季,已经为法拉利车队效力五年的迈克尔•舒马赫终于不负众望,为车队赢得了阔别21年之久的F1车手冠军。卫冕冠军哈基宁与舒马赫的较量直到倒数第二站日本的铃鹿赛道才分出胜负。

2001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F2001

在西班牙站,芬兰人在最后一圈领先舒马赫30多秒的情况下赛车故障,舒马赫不紧不慢地驶过终点夺冠。这似乎预示着哈基宁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一年,舒马赫提前四轮在匈牙利站登顶总冠军。

2002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F2002

2002赛季,舒马赫在全部17站比赛中全部登上领奖台,其中11站获得了冠军,他提前六轮就获得了年度总冠军,对手没有给他增添任何麻烦。舒马赫和法拉利F2002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2003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F2003GA

舒马赫在2003年获胜的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1994年。两颗新星蒙托亚和雷克南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威胁。不过车王捍卫了自己在F1车坛的至高无上地位,他第六次赢得世界冠军,超过了范吉奥。

2004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F2004

法拉利打造了近乎完美的F2004,让2004赛季成了一个几乎没有悬念的赛季。舒马赫毫无争议地拿到了他的第七个世界冠军头衔。对手与法拉利和舒马赫的差距悬殊,这是一个乏味的赛季。

2005 费尔南多•阿隆索/雷诺 R25

2005年法拉利辉煌不再。迈凯轮MP4-20在速度上占有优势,然而拙劣的稳定性让雷克南频频痛失好局。24岁的阿隆索凭借雷诺R25过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F1世界冠军 06阿隆索 07莱科宁 08汉密尔顿 09巴顿

9.达喀尔拉力赛比赛规则

首先我们来说开轮式赛车。  开轮式赛车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方程式,集大成者当然是F1,但是除了为F1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方程式赛事,其中首推GP2,GP2是国际汽联的2级方程式赛事,F1的亲弟弟,07年以后进入F1的车手大部分都是来自GP2。GP2由于车的规格统一,实力相近,更多的是车手的对抗,而且参赛车手都比较年轻,所以对抗激烈,以F1的标准来看甚至有些疯狂,像F1赛场上以驾驶风格狂暴著称的马尔多纳多和格罗斯让都是在GP2的比赛中培养出了这样的风格。  此外美国的indycar,日本的super formula,都是很好看的方程式比赛,规格各有不同,但整体速度都和GP2相当。indycar特有的环形赛道上举办的indy500比赛更是别具特色,看多了F1,看看indy 500换换胃口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说完方程式,再来说说房车赛。  房车赛现在被分成了两大流派,一种是以DTM为代表的套壳原型车赛,还有一种是以BTCC为代表的量产改装车赛。  先来说DTM,我们看见的DTM,是一群奥迪RS5,宝马M3,奔驰C级在赛场上跑,但是除了长得有点像外,这三辆赛车跟量产车一样的地方就只剩下大灯了。这些赛车都是在规则的严格限制下专门打造的,专为一项比赛而生的赛车,所以有个说法称DTM为带壳子的F1。在比赛方面,DTM也比较接近方程式,拼走线,对碰撞的敏感度很高,而且容错率较低,冲出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除了DTM以外,日本的SUPER GT也是类似的套壳原型车比赛,而且去年SUPER GT的GT500组别还与DTM做了规格上的统一,未来两种赛车同场竞技也很有可能。  BTCC代表的是另一种相对平民草根的路线。赛车由量产车改装而来,使用量产车的车身和一部分结构。虽然不如DTM的马力大速度快,但是精彩程度更胜一筹,有更多的接触和对抗,还有很多精彩的救车,赛车的种类也多,而且都是福克斯,科鲁兹之类的平民车,更有亲切感。  与BTCC相似类型的还有国际汽联举办的WTCC,国内的CTCC等,但是参与度和激烈程度都不如BTCC。  除了方程式和房车赛以外,运动车赛也是场地赛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了原型车和GT赛车,而最著名的当属勒芒24小时耐力赛。  勒芒的比赛是以24小时内的跑的圈数来决定胜负的,所以车的速度,稳定性,油耗,维修的方便性,甚至耐撞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也成了各大厂商展示技术的战场。如今的勒芒分为原型车组和GT组,两个组别同时在场上跑,然后分组计算成绩。虽然技术含量不低,比赛的平均速度也很快,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勒芒的可看性并不高,看24小时全程几乎不可能,往往场上谁领先都看不出来,但是勒芒的精彩之处在于,这是个总能诞生很多故事与传奇的比赛。60年代福特复仇法拉利,70年代保时捷917横扫车坛,80年代的群雄争霸,90年代马自达转子逆袭,个个都是赛车历史上的经典好故事,而去年保时捷回归勒芒原型车组,日产明年也会加入,又一大波新故事来袭,所以要是觉得比赛不好看就去看故事吧。  除勒芒外原型车的主要赛事就是WEC世界耐力锦标赛,GT赛车主要参加WEC和FIA GT1的赛事(这两个赛事的GT组别规则略有不同),此外保时捷卡雷拉杯,兰博基尼宝珀挑战赛等厂商举办的,使用GT规格的赛事也可以算是GT赛事。  说完了各项场地赛,就该说拉力赛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WRC和达喀尔拉力赛。  WRC全称世界拉力锦标赛,每年有十几站的比赛,覆盖亚欧美大洋各大洲,道路也有冰雪地,砂石地,柏油路等。不过由于都在野外进行,说以无法直播,大多数人只能通过集锦来关注,但是即便如此,拉力赛带来的感官刺激,也是其他比赛远远比不了的。此外,在国内拉力赛也有不错的发展,国内的CRC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要说起WRC,就不得不提到GROUP B,1980年到1986年的GROUP B可以算得上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赛车运动,几乎没有限制的规则下,各大汽车厂商创造出了一群机械野兽,让无数观众为之疯狂,血脉喷张,也引发了数次严重的事故,短短7年,GROUP B就走到了尽头,留下一句WRC is for boys,GROUP B was for man。  达喀尔拉力赛是另一项广为人知的拉力赛事。最早的达喀尔拉力赛是从巴黎启程,坐船穿过地中海,从摩洛哥登陆,然后一路穿过沙漠和戈壁,到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玫瑰湖畔。而近几年来,由于非洲的战乱严重影响力赛事的安全,组委会将比赛搬到了南美,但是条件依旧艰苦,赛程依旧漫长,精彩程度也不逊从前。沙漠中的比赛考验的不仅是车手的技术,更多的是耐力和意志力。从赛车的角度来说,达喀尔分汽车组,摩托车组和卡车组,其中摩托车组和卡车组都是在量产车基础上改装而来,而汽车组分T1和T2两个组,T2组是量产车改装,而T1组则是像DTM赛车一样的独立开发的套壳原型车。此外达喀尔也是目前我国人参与最多的国际高级别赛事。  除去这些比赛之外美国的NASCAR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汽车赛事。环形跑道,钢管赛车,没有复杂的弯道走线,更没有各种电子辅助设备,甚至赛道上的争端也不会像F1一样等赛会裁决,而是用拳头说话,这就是NASCAR。  上述的是比较传统的赛事,而近几年又有一些新的玩法出现,最主要的就是漂移赛和RALLYCROSS。 漂移赛最先兴起于日本,土屋圭市创立了D1 GP,之后传到美国有了drift formula,现在国内也有了CDC(中国漂移锦标赛),此外还有WDS(号称世界漂移系列赛,但水分略大),其中D1 GP水平最高,影响最大。漂移赛不以速度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注重动作姿态,可以看作是汽车比赛中的艺术体操。  RALLYCROSS也是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比赛方式,可以算是拉力赛与场地赛的结合,把拉力赛搬进体育场,多辆车同场竞技,带给观众超强的感官刺激,目前规模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global rallycross。

10.达喀尔拉力锦标赛

徐浪,中国国内知名赛车手,曾经跑过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达喀尔拉力赛,并取得过不错的战绩。来自山清水秀的武义,家境也不错的徐浪,曾经被人骂过玩车的“败家子”。 徐浪位居马拉松越野拉力赛总成绩第八,是参赛的四名中国车手中成绩最好的。2000年3月参加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培训中心初级拉力驾驶培训。

2000年 6月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福州站比赛,获得2升杯第二名,N2组第二名。2000年10月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韶关站既亚太拉力锦标赛,获得2升杯第三名,N2组第三名

12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 资讯
  • 报告

Copyright © 2021 F1赛事 F1赛事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52
友情提示: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